中国官方体育博鱼网专业生产电线电缆二十多年
咨询热线:13700000286
2022年大同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

来源:中国官方体育博鱼网    发布时间:2024-02-23 05:49:00
中国官方体育博鱼网专业生产电线电缆二十多年咨询热线:13700000286

  7月14日,大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2年大同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

  近年来,全国极端天气逐年增多,给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全民防范意识,有效防范应对防汛风险,在即将进入主汛期之际,今天我们召开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市应急管理局三级调研员张智佳,市气象局副局长贾宝春,市水务局副局长宋卫东,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徐世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韩东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四级调研员郑军仕,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马雪峰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今年,我市防汛工作的总目标是: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锚定“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不死人、少伤人”,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市常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96mm,受自然因素影响,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多为暴雨和雷阵雨,历时短、强度大,极易形成破坏性山洪,令人猝不及防。同时,旱涝并存、急转和阶段性旱象时有发生,给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进入汛期以来,我市极端天气增多,强对流天气频繁,局地局部短时强降水多发频发。6月份我市主要发生了3次洪水过程,其中十里河2次,南洋河1次,3场次洪水过程均为小洪水级别,其它河流水势平稳,全市的防汛形势整体平稳。6月10日-11日,我市新荣区、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左云县出现强降水、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天镇县、阳高县发生风雹灾害,受灾较重。6月26~29日,我市又一次出现大范围阵雨或雷阵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雨强为54.5毫米/小时(阳高潘寺)达到暴雨级别。

  总的来说,今年我市防汛工作任务重,不可确定因素明显高于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格外的重视,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2次听取防汛备汛工作专题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7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7月11日,市委卢书记在气象工作调研时再次对防汛工作做出安排和要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希杰和市委常委、副市长龚孟建多次作出具体部署,并到有关部门和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实地调研,督查指导防汛工作。4月26日、6月6日、7月10日,我市三次召开防汛工作电视电线日召开册田水库暨市管水库2022年度防汛工作会议,深入分析研判今年防汛形势,就做好全市汛期防洪保安重点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

  一是在3月份市防办明确了今年我市防汛工作要点,从体制构建、完善机制、压实责任、编修预案、物资储备、队伍建设、演练开展、隐患排查、落实整改、宣传教育、联合会商、监测预警、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二是为确保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旱责任制落实到位。4月26日,在《大同日报》对我市2022年度防汛重点及防汛责任人名单进行了公示。三是印发了《关于调整大同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和明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的通知》(同汛〔2022〕1号)和《关于印发大同防指工作规则、防办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同汛〔2022〕2号),进一步明确了市防指各成员单位职责。四是紧密结合我市自身实际,积极组织编修《大同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同时于6月13日组织并且开展了大同市2022年防汛抢险实兵演练,对我市防汛备汛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逐步提升了防汛抢险的联动协同能力。五是做好应急准备。应急部门汛前落实市县两级抢险队伍73支5726人,市县两级储备防汛抗旱应急抢险物资价值约为2208万元。六是强化防汛隐患排查治理。汛前我市市县两级共出动检查组152个,督查单位547家,发现整改隐患557项。入汛后,市防办成立11个防汛工作督导组,对县区防汛备汛工作进行全覆盖督导,共察觉缺陷隐患15处,已全部落实整改到位。七是加强汛期值班值守工作,确保汛期当中专人24小时坚守岗位,及时处置传递各类预警信息。截至目前市防办总计处置各类预警预报信息44条。

  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防汛工作总目标。一是充分的发挥市防办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会商研判,及时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提供相关依据。二是督促各县区各部门紧盯薄弱环节,加强隐患排查,确保安全度汛。三是加强与市防指成员单位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把市委市政府的防汛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以实际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入汛以来我市总的天气特点是:降水偏多,但分布不均,气温偏高。全市平均降水量97.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比去年同期偏少24%;各县(区)降水量介于59.8毫米(云州区)~168.4毫米(灵丘),与常年同期相比,左云、平城区、天镇和云州区偏少8%~35%,其余地区偏多6%~66%。今年汛期降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2)强对流天气频发(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截止到12日,我市累计出现37站次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不小于20mm的降水),142站次雷暴大风,全市十个行政区划中有8县(区)出现过冰雹。其中短时强降水最显著,最大雨强出现在阳高县潘寺为54.5毫米/小时(28日13~14时)。

  全市平均气温21.6℃,较常年同期偏高0.6℃,比去年同期偏高0.8℃。

  入汛以来,大同市气象局聚焦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全力做好气象服务。

  (1)大同市气象局逐步提升气象监测水平,让气象监测数据更精密。2022年我局进一步优化站网布局,共建设124个区域站,站点覆盖各个乡镇;开展雷达资料分析和研究,推进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软件rose2.0本地化的应用,逐渐增强了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测能力。

  (2)大同市气象局从大同真实的情况出发,探索建立了本地化重大天气过程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机制,形成大同气象“3162”递进式重大天气过程预报预警工作机制。提前3天加密对天气的会商;提前1天预报精细到县(区)的风雨落区、具体量级和重点影响时段;提前6小时进入临灾精细化气象预警状态,发布短时临近预报;提前2小时发布短时预报,及时发布雷暴大风、暴雨等预警信号,滚动更新落区、过程累计雨量、最大雨强等信息。

  (3)加强完善气象服务机制,做到服务更精细。开展直通式的决策气象服务。气象局通过“领导驾驶舱”每周一早晨向大同市党政领导群组报送《大同决策气象周报》,供市委、市政府党政主要领导决策安排工作时参考,积极发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作用。

  (4)部门联动。遇有“重大性、转折性和关键性天气”时,及时向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气象信息,并与应急局、水务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会商。目前预警短信接收人员2829名,气象信息员1878名,防汛负责人124人,专业用户218人,驻村工作队员50人,景区负责人15人。

  今年以来市气象台共发布重要气象信息、气象信息专报、专题气象预报等各类气象服务材料357期;发布各类预警信号154期,与水务局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3期,与大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地址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期。共发布预警短信235134条,预报和雨情短信170135条。

  从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来看,初步预计2022盛夏(7~8月):华北强降水过程多,洪涝灾害偏重,华北雨季开始时间较常年(7月18日)偏早,雨量较常年偏多。

  从山西省气候预警中心预测来看,山西省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部分地区暴雨过程和日数略多,也许会出现阶段性洪涝灾害,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也许会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7月中旬进入雨季。下面是大同市盛夏气候趋势预测的具体结果:

  预计2022年盛夏,大同市平均降水量218毫米,较常年同期(181.5毫米)偏多36.5毫米,各地降水量在208~235毫米之间,均偏多1~2成;盛夏全市平均气温22.3℃,较常年同期(21.4℃)偏高0.9℃,各地平均气温在21.2~22.9℃之间,大部分地区偏高0~1℃。

  1.根据预测,2022年盛夏我市降水总体偏多;局地强降水可能引发城市内涝、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等次生灾害,请有关部门及时关注最新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提前做好防御措施。

  2.盛夏是我市全年降水的集中期,“七下八上”更是我市的主汛期,也是汛期工作服务的关键期。目前,气候变化趋势仍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全市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气候监测预测,及时滚动订正气候预测意见。

  3.总之,全市气象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防汛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始终绷紧防防汛这根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锚定市委确立的“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目标贡献气象力量,确保安全度汛。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特别高兴参加今天的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当前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情况。

  入汛以来,水利系统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坚持防住为王、“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确保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不死人、少伤人,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明确职责,压实防御责任。始终把水旱灾害防御作为水利工作的主责主业来抓,明确了62座大中小型水库行政、主管、管理、技术、巡查“五个责任人”,12座骨干淤地坝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12条重点河道行政、技术负责人和10个县(区)山洪灾害防御县乡村三级责任人,强化了底线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确保水旱灾害防御职责无缝隙、全覆盖,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二、未雨绸缪,强化培训演练。组织全市水旱灾害防御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各级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上的能力。今年全市已累计开展水旱灾害防御培训12次。完善各类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防汛应急预案125个,骨干淤地坝应急预案12个,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7个,山洪灾害防御的县乡村三级应急预案934个,在建水利工程均已修订完善了汛期施工度汛方案,充分做好了应对洪涝灾害各项防御准备。同时,积极开展防汛抢险演练,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各类防汛演练439次,其中,421个山洪灾害村,已全部开展避险演练,参与人数1.5万人左右。

  三、加强研判,及时预警预报。积极与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研判,加强实时雨水情监测预报,提高预报精度,延长预见期。紧盯预报有强降雨的重点区域、重点流域,滚动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特别是出入境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预警信息发布,为调度决策和防范应对争取时间。特别是针对强对流天气,及时通过传真和邮箱发送水旱灾害防御相关信息510余条次,微信联防群发布气象、水文等信息100余条,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3期,确保监测有效、预报精准,预警及时。同时,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的汛期值班制度,及时准确掌握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坚决杜绝漏报、迟报、瞒报。

  四、跟踪销号,推动隐患治理。针对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原则,持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动态跟踪销号。汛前,我局派出5个工作组,对10个县(区)水库、河道蓄水工程等开展集中督查,发现一般隐患问题62个,妨碍河道行洪明显问题12个,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完成河(沟)道清淤清障任务72.6万立方米。同时,充分的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并结合河湖“清四乱”工作,全面清查整治河沟道妨碍行洪明显问题,限时整改,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五、备足物资,做好应急准备。认真做好汛期抢险队伍、物资保障工作,全市已落实49支、总计9480人的水利防汛抢险队伍,抢险运输车辆45台、机械23台、排涝设备119套、照明设备265套、舟船13艘、救生衣1105件、编织袋12.24万条、土工布1250平方米、砂石料6.18万立方米、铅丝2.95吨。尤其是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严禁超汛限水位运行。备齐备足水库防汛物料,做好泄洪设施、启闭机械和备用电源等关键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截至目前,全市水利工程枢纽设施运行正常,未发生险情、灾情,防汛形势总体平稳。

  我市各级城市管理部门是城市道路排水防涝的主管部门,也是全市防汛的一支主要力量。大同市虽然地处农耕和游牧民族结合部的400毫米降水线上,但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城市道路局地内涝的风险加大,慢慢的变成了排水防涝的短板和弱项。根据历年来排水防涝的实践研判,汛期雨天,我市平城区和云冈区城市道路可能形成局地内涝主要有:拥军路下穿北同蒲铁路通道(七中桥)、云冈路下穿北同蒲铁路通道(五里店桥)、大塘路下穿平安大道通道(天和旺桥)、大塘路下穿南环西路通道(枫林逸景桥)、同泉路下穿连云线铁路和北同蒲铁路通道(王家园桥)、晋能控股集团和一路下穿同泉路通道(原同煤集团总医院旧址桥)、南环路与云中路和南环西路交汇口(金牛岗区)、永泰南路百盛段、御河西路和阳北门段、恒安街与恒源路交汇口(市公安局以东)等10处易涝点。6月1日进入汛期后,该月下旬和7月上旬遭遇的两次明显降雨过程,已造成拥军路下穿北同蒲铁路通道(七中桥)、同泉路下穿连云线铁路和北同蒲铁路通道(王家园桥)、大塘路下穿南环西路通道(枫林逸景桥)发生局地内涝。虽然我局组织力量在极短的时间内排空积水,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盛夏季节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一到两成,特别是对流云系诱发的分布不均的短时强降水,对城市道路低洼地带构成的内涝威胁较大,主汛期排水防涝形势不容乐观。

  入汛前,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安排,下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城市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及时修订市政排水防涝应急抢险预案,成立了局属系统的排水防涝应急抢险机构,补全补足防汛物资,配齐配强抢险队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完成了主城区范围内雨水箱涵及排水管网和收水口、雨水提升泵站集水池及配套边沟、横截沟等设施的清淤工作,共计清掏检查井、收水口约7000座,疏通管线公里;对已经接收管理的28座雨水提升泵站的电力系统和抽排水设备进行了检修,筹措资金,置换了2台110千瓦、1台90千瓦、2台75千瓦老旧潜污泵,在滨河路兴云桥下穿通道易涝点新建了1座一体化泵站。5月6日,城市管理系统召开了2022年度市政排水防涝工作会议,对排水防涝工作进行了战前动员。

  入汛后,我局严格执行应急预案和具体操作同步实施,气象预警和城市道路排水防涝应急预警同步启动的行动指南,紧盯“八个重点”,确保安全度汛。

  一是重要路段。主要是围绕28座雨水提升泵站,锁定10处城市道路易涝点,特别是6处下穿通道,严防死守。

  二是重要时段。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既是丰雨期,又是市政防汛的关键期,“七下八上”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不能有丝毫松懈。

  三是致涝雨情。高度重视可能导致城市道路局地内涝的短时强降雨。我们的经验是:不怕全天绵绵连阴雨,就怕阵阵短时强降雨。

  四是问题管网。密切关注、及时维修病害管网,确保收水排水断面能够满负荷安全运行。

  五是协同作战。既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更要随时接受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调遣,与市气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水务局、市城乡和建设局等相关成员单位互相配合、互相支援、互相补台。哪里告急,防汛力量就向哪里集结、就在哪里发挥排水防涝的生力军作用。

  六是通信联络。保持通信联系不中断,坚持排水防涝沟通协调、指挥调度不间断。

  七是值班值守。强化雨水提升泵站的值班值守,时刻处于临战状态,严阵以待;各易涝点的巡查值守做到人比雨先到,排涝比径流先行,掌握排水防涝的主动权;汛期的带班值班要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执行。

  八是信息报送。上情迅速下达,下情及时上报,险情依规处置。雨情和涝情实行每日一报制度,无雨无涝零报告。

  从7月15日开始,我市进入为期一个月左右的主汛期,为确保全体市民的出行安全,请市民通过官方渠道适时掌握气象信息,密切关注风情雨情涝情,做好个人防护:

  如果遭遇大雨以上量级降雨或短时强降水,请选择谨慎出行,非必要不从事户外活动。如雨天出行经过城市道路下穿通道时,请注意观察桥下积水水位线,在有安全保障的情况下快速通过;超过警戒水位线后,车辆和行人请听从交警和市政管理人员的劝导,绕行或避雨耐心等待,切忌强行通过。

  雨中行进时,请远离路灯杆、电线杆、信号杆、监控杆、箱式变压器等地面涉电附着物,远离雨水收水口、路面各种窨井特别是敞口排水的雨水检查井、收水口和收水边沟、横截沟,不要在树下避雨。

  大雨往往伴随着大风,雨天外出时请关好门窗,行进途中请远离悬空广告牌、施工围挡等。

  我市地处山地高原,地质构造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山地、丘陵、盆地、平川兼备,山地、丘陵区占总面积的79%,具有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条件;公路铁路建设、矿山开采、城乡建房切坡、地下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又诱发和加剧了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另据气象、地震部门预测,近年来我市气候变化和地震均趋于活跃期,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暴雨频发、地震活动增多等可能加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我市全境均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9.56%,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7.09%,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3.35%。

  今年以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自然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有效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显著降低地质灾害风险,全市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灾防治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委卢书记、张市长多次作出批示指示,要求高度重视汛期防汛工作,及时安排部署,确保安全度汛,相关部门和县区政府要做好协作配合,特别强调强降雨期间,各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定在岗调度,一线指挥。副市长翟永清多次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批示并提出具体要求。市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时印发了《大同市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关于切实做好202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组织开展了春节、冰雪冻融期、全国两会期间、“清明”、“五一”假期、汛期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工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2339处,出动人员1483人次,出动车辆350台次。派出专家工作组累计50次150人次。二是做好群测群防。加强隐患点动态管理,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统计台账,落实每个隐患点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职责,健全防治责任网络,实现群测群防全覆盖。加强与市气象局联合会商汛期气候趋势,及时发布地灾气象风险预警,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送至各级防治人员、监测人员和受威胁群众。截至目前累计发布黄色(三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6次,1930人次接受预警信息。近几年,我市累计对105个重要隐患点安装专业监测和普适监测设备,在汛前已全面投入运行,增强“人防+技防”科学防范能力。三是加强宣传培训演练。组织市、县两级积极开展宣传培训演练。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宣传23次,受众4170人。全方位培训地质灾害防治人员,全市累计组织培训3次,参加人数150人次。完成应急避险演练4次,参演290人次。四是全力推进治理项目。采取实地督导、下达督办函等方式,全力推进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全市5个县区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项目、3处排险工程均有序实施。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汛期“三查制度”、监测预警、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等各项防治措施。忠诚践行“两个至上”理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感谢五个部门领导的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各位记者朋友通报一下所在新闻机构的名称。现在开始提问。

  请问气象部门,市民公众如何获取气象信息?什么是“七下八上”,气象部门如何应对七下八上?

  此外,我们还利用移动MAS短信平台、省市县一体化预警平台、微信群、电子邮件和传真向特定用户发布相关气象信息。

  “七下八上”,特指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这段时间,是我国华北、东北地区降水最为集中的一段时期,洪涝自然灾害频发期。按照雨季防汛标准,也可以将这个时间段延伸为7月中旬后半段至8月中旬前半段,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降雨量往往会占到一年雨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一般来说,“七下八上”被称为主汛期,同时也是各地防汛重中之重的关键期。

  1.切实发挥好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小时值守班,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抓住每次过程不放过,强化各类会商研判,做好滚动预报,提早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并充分运用互联网、短信、微信、广播、电视等现代预警手段及时向政府、社会和公众发布。

  2、加强上下游联防和部门联动,形成防汛救灾工作合力,和水务局、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强化会商山洪、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风险预警,更好发挥气象决策参谋助手作用。

  3.要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向广大公众普及如何应对灾害性暴雨、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内涝、山洪、滑坡等各类次生灾害,掌握更多灾害情况下自救和互救常识,不断提高自身应对风险能力。

  暴雨是指短时间之内产生较强降雨(24小时降雨量≥50毫米)的天气现象,多出现在每年的4~9月,其中南方以5~8月为多,北方以7~8月为多。

  暴雨的形成过程相当复杂,一般来说,产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条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断的水汽、强盛而持久的气流上升运动和大气层结构的不稳定。

  暴雨预警发布标准:在预报员判断有短时强降水或持续雨量较大时会发布暴雨预警;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b)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b)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b)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b)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蓝色预警:暴雨来临时,最好待在屋里,远离窗户;在外不要在大树下避雨,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及接打手机,以防雷击。

  在室外时,要尽可能快速进入室内,来不及躲进去,就用可以找到的物品保护头颅不受伤害。

  黄色预警:尽量避免车辆在积水中行驶;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暴雨可能已经或即将导致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地面交通中断、输电线中断等灾害;应立即寻找安全建筑躲避,等待降雨停止。

  今年以来,市应急管理局主要聚焦应急体系建设,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一是大力推动各单位各部门应急预案制定修订,完善全市应急预案体系。截至目前,我市“1+55+16”预案体系已完成1部总体应急预案、55部市级专项预案和14部部门预案的修订。二是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今年以来已组织市级层面应急演练两次,于6月13日和6月16日分别完成了防汛抢险实兵演练和“应急使命·2022”应急抢险综合演练。通过演练磨合了机制、检验了预案、锻炼了队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下一步高效应对处置灾害事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截止目前市县两级落实防汛应急抢险队伍73支5000余人,储备防汛应急抢险物料、救生器材、抢险机具、给排水设备等防汛抢险物资共计2000余万元,为打赢防汛总体战提供了基本的物资和队伍保障。四是及时查漏补缺。入汛以来组织有关专家认真剖析我市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各层级各方面查漏补缺,为今后应急处突做好组织和制度准备。

  今年汛期,规自部门在地质灾害防范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下一步有什么工作打算?

  面对今年汛期的严峻挑战,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隐患排查巡查频次。在汛期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和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巡查频次,及时发现和掌握隐患点变化情况。二是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积极与气象局加强雨情、汛情会商,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三是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处置。严格执行地质灾害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遇到灾情险情,果断撤离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全部人员。四是加强宣传培训演练。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识灾、避灾能力。五是构建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充分利用县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区分类分级的源头管控机制,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六是大力推进农村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和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力度。

  随着主汛期的到来,暴雨、雷暴、大风等极端天气出现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出游安全风险增大,汛期出游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是关注天气,有备出行。游客出行前要重视旅游目的地天气预报,认真规划旅程,出行提前了解安全知识,做好防雷、防雨准备,备好雨衣、雨伞、雨鞋等雨具,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外出旅游。

  二是重视安全,谨慎游览。充分了解景区相关活动的风险和安全规定,雷雨天气不要前往山岳型、峡谷型、涉水型等旅游景区景点,防范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带来的安全风险,不要参加未开发线路探险旅游,切不可追寻刺激、盲目探险。涉水活动要听从专业人士指导,穿好救生衣,切勿前往未开发的水域旅游,更不要到不知深浅、不明水情或比较危险的水域游泳。参加游泳活动时,在与旅行社约定的区域内或景区限定的区域内游泳,未成年人要在家长陪同下游玩,并携带必要的保护救生用品,不私自下水,以防溺水事故发生。

  三是正规参团,服从安排。参团旅游应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旅行社,与旅行社签订包含旅游项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旅游保险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的合同。旅程中要注意安全,听从导游人员安排。

  四是遇险冷静,沉着应对。汛期天气多变,容易引发各类疾病,在旅途中注意添减衣物并随身备好常用药品。户外旅游时,应配备必要的自救装备和应急食品,并防范蚊虫叮咬引发疾病。旅途中遇到突发险情,要保持冷静,及时进行自救、互救,尽快撤离危险区域。等待救援过程中,要节省体力、保持耐心、听从指挥,避免拥挤混乱,要有序撤离危险区域。

  我市即将进入主汛期,请问在主汛期我市水旱灾害防御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下一步计划有哪些?

  今年,我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目标是“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不死人、少伤人”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防御的重点是水库、淤地坝、河(沟)道、山洪灾害、在建水利工程和重大旱情。

  水库、淤地坝方面,重点落实水库大坝安全责任制,聚焦“五个责任人”履职和“三个重点环节”措施落实。大坝安全鉴定为三类坝的水库,主汛期原则上一律空库运行。淤地坝参照水库运行管理规定,严格执行“一坝一人、一坝一案”的管护制度。

  河(沟)道方面,以河长制为引领,全面落实行政、技术责任人,持续开展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侵占河道、湖泊等行为,确保汛期河道行洪畅通。

  山洪灾害方面,进一步健全落实山洪灾害包保责任制,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监测预报、预警发布、运行维护等各项职责,及时核实并发送预警信息,全面落实人员转移避险措施,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人,全力避免人员伤亡。

  在建水利工程方面,健全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监管体系、责任体系、标准体系,细化度汛方案,明确度汛标准、防御重点和应急抢险措施,加强宣传和培训演练,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防灾避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旱灾防御方面,密切联系气象、水文、农业等部门,掌握雨情、水情和旱情情况,做好抗旱设施维护,统筹调度各类水利工程,优化抗旱水源调配,全力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作物生长用水需求,提高防洪工程减灾综合能力。

  下一步,市水务局将继续秉持“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底线思维,把防汛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督促各级各部门防汛责任人全部上岗就位,严格落实监测预警、指挥调度、巡查抢护等各项防汛责任,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加密巡查频次,做好“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工作,加强汛期隐患排查,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风险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三是强化“四预”措施。加强实时雨水情监测预报,保证暴雨、洪水预报预警信息直达防御一线,做到预警有响应、撤避有路线、避险有场所;及时提醒属地政府落实人员转移避险措施,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人,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四是强化水利工程调度。统筹抓好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各项工作,科学调度河道、堤防、水库等各类水工程,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洪涝灾害损失。坚持防汛抗旱两手准备,严防“旱涝急转、旱涝并存”,提高防洪减灾综合能力和水平。

  五是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的汛期值班制度,严格调度指令落实、汛期工程巡查防守责任制。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重视社会舆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消除社会恐慌。

  请问大同市住建部门在建筑工地防汛上做了哪些工作?建筑工地防汛有哪些注意事项?

  市住建局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刻紧绷防汛安全这根弦。一是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召开建筑工地防汛安全专题会议,传达省市关于防汛工作的安排部署,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层层压实责任。确保灾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二是开展防汛应急演练。目前市住建局组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2支应急救援队伍,共350人,127台救援装备。各工地开展防汛应急演练。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抽调36名同志分11个检查组,对11个县区在建工地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抽查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临建设施、机械设施、避雷设施安全防护情况,确保汛期施工安全。

  防汛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工地防汛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施工现场排查基坑土方开挖情况以及工地周边地质灾害情况,尤其是河道周边建筑工地及受地质自然灾害威胁的区域,更要重视及时天气状况,在恶劣天气情况必须停止施工并将危险区域内人员及时转移和安置。二是强降雨天气必须停止高空施工以及塔吊、吊篮、脚手架等户外施工作业,决不能冒险作业引发事故。三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雨季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认线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突出抓好汛期建筑施工工地起重机械、深基坑、临时用电等防汛工作,确保建筑施工安全。

  雨天极易出现城市局地内涝,如立交桥下、低洼地段、造成车辆被困,行人受阻,应如何防范?

  遭遇超过设防等级的降雨,立交桥下极易形成局地内涝。车辆和行人通过时,要第一时间观察市城市管理局在醒目位置设置的积水水位线公分、道路通畅时,可快速通过;高于10公分,并且降雨加剧时,要止步禁行,听从现场交警和市政排水防涝工作人员的指挥疏导,或绕行,或避雨等候积水排空后安全通过。如车辆和行人在积水水域被困或受阻,人员要果断放弃车辆,在现场排水防涝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迅速向两侧高地撤离,保证人员生命安全;被困车辆由现场工作人员负责实施救援。

  遭遇超过设防等级的降雨,城市道路低洼地段极易发生大面积积水。车辆和行人应在现场交警及排水防涝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选择非机动车道、便道或机动车道里侧安全通行,切勿进入深水区域,宁可停行、不可莽行。

  按照温馨提示,注意脚下安全,谨防窨井吞人;注意头顶安全,谨防高空坠物;远离带电设施设备,谨防触电。

  谢谢徐世平同志,提问环节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发布嘉宾的情况介绍和问题解答,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防汛工作关乎民生、责任重大,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新闻媒体加大对我市防汛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推荐产品
PRODUCT
中国官方体育博鱼网专业生产电线电缆二十多年咨询热线:13700000286
博体育平台app下载访问手机站
中国体育博鱼网页版扫码访问